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法治領域熱點、難點問題,找準“突破口”,下好“先手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改革創新,探索出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廣州經驗”“廣州模式”,推進實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偉
近年來,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記住建為民初心,擔好民生保障使命,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在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經驗被住建部向全國推廣。強力推進建設領域實名制和工人工資分賬管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打造廣州市建設領域管理應用信息平臺,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低風險工程“一站式”網辦
全流程優化為6個環節、18天
“群眾、企業對于審批之弊感受最深,對改什么、如何改最有發言權,對改得怎么樣體會最深切、評價最權威。”王宏偉表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牽頭推動建設工程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和企業滿意與否、實踐效果如何,作為檢驗審批制度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
在《廣州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工作實施方案》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從項目聯合、融合監管、信息共享、用地清單、全流程審批等多層次服務中總結經驗,在法治框架下研究優化改革方案,提出深化完善用地清單制、推進工程項目全流程線上審批等關鍵舉措,實現減輕企業負擔、增強服務意識,推動服務型政府轉型。
同時,對標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出臺“2+34”改革政策文件,將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全流程優化為6個環節、18天,實現一站式網上辦理,企業辦事“零成本”。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還建立健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融合監管和竣工聯合驗收機制,推行工程質量缺陷保險制度,構建新型質量管理模式。試點開展用地規劃許可證、消防設計審查、人防報建和施工許可四證全程網上聯辦,審批效率大大提升,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消防審批時限壓縮至3天
歷史建筑審批試點經驗全國推廣
王宏偉表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法治引領,探索出一套符合住建部門特色的辦案標準和工作流程,形成了“1+1+N+N”消防審批和管理體系,消防審批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據介紹,“1+1+N+N”中的第一個“1”是建立了橫跨31個專業,并與消防救援、應急部門信息共享,縱向貫通市、區住建部門的消防業務平臺;第二個“1”是制定了質量、安全、消防、人防融合監管方案,率先實施房屋建筑工程一個部門審批、一支隊伍監管和驗收的機制;第一個“N”是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已實施“全網辦”“提前開展技術服務”“施工圖審查與消防設計技術審查并行開展”等五大措施;第二個“N”是編制了一系列消防審批標準和制度,規范全市審批辦案標準,已發布廣州市地方標準1項、辦案手冊2冊,涵蓋了28類建筑的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要點、辦事流程,統一了全市消防審驗標準和程序。
“去年初,為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部署要求,廣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消防審批‘全網辦’。”王宏偉說,廣州市消防審批時限已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廣州市歷史建筑消防審批試點經驗還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全國推廣。
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欠薪難題
維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
“堅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依法行政效能,著力實現行政監管信息化與法治化深度融合。”王宏偉表示,在市委政法委的統籌協調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實名制和工人工資分賬管理這根“基礎樁”為著力點,優化革新管理流程和方式,深入推進“互聯網+”執法監管模式。
其中,通過建設廣州市建設領域管理應用信息平臺,與人社部門共享相關監察案件、工資保證金、社保信息等主題數據,打通與國家實名制平臺、銀行機構等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從源頭防范欠薪風險,切實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
據介紹,平臺上線以來,廣州市工地全面停止使用分包單位工人工資專戶發放工資,所有工程全部采用項目分包單位委托施工總承包單位代發建筑工人工資,對不良行為、行業誠信信息等進行量化測評,建立預警機制,工程項目一旦出現“有考勤記錄沒有發放工資記錄”等異常情況,自動觸發平臺預警警示,住建和人社等相關部門提前介入監管,將欠薪風險防范關口前移,因欠薪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大幅度下降,以法治手段推動根治欠薪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此舉為全國推進實名制和工資分賬管理工作探索出新的路子,為建筑工人權益保障筑牢了法治屏障。”王宏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