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執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支持梅州市應急搶險和災后重建的工作部署,根據廣州市住建局工作安排,首次聯動廣州、梅州兩地住建系統,以“加強質量支撐 共建質量強國”為主題,開展蕉嶺“廣州小鎮”2024年質量月觀摩活動。
本次現場觀摩活動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辦,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蕉嶺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承辦,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和主要施工企業協辦。出席這次活動的主要領導有: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宋志國、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宏、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質安處副處長曾令立、廣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書記陳玉和、“廣州小鎮”建設單位廣州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嘉樂、蕉嶺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丘偉、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江華等。活動由廣州市重點項目管理中心蕉嶺“廣州小鎮”現場協調指揮組副組長刁尚東主持,有關建筑企業,檢測、監測、監理咨詢企業超200人參加。
“蕉嶺廣福廣州小鎮”是廣州市支持梅州市災后重建的安居工程之一,位于蕉嶺縣廣福鎮廣福中學周邊,用地面積約26.5畝,總建筑面積16043平方米,擬建4棟7層高電梯小高層住宅區,共可安置群眾96戶,并配套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商業等,著力打造“嶺南客居·廣種福田”特色社區。
從7月14日指揮部進駐蕉嶺到現在共歷時70余天,完成了廣福4棟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同時,該應急工程項目在梅州市公建項目管理和質量管理方面,至少實現了三個首次創新應用:一是首次創新應用廣州市住建局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系統;二是首次創新應用廣州市重點項目管理中心“智慧代建四化(網格化、清單化、專業化、數字化)”管理模式和基于BIM智慧協同平臺;三是打造梅州首個CIM+BIM(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示范應用,為兩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等提供關鍵技術支撐,推動工程實現全過程“精細化、規范化、品質化”管理。
廣州小鎮項目六大創新亮點:
(一)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指揮部成立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梅州“廣州小鎮”現場臨時黨支部,各項目臨時黨支部相應成立,為項目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管理創新: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的示范項目首次應用基于指揮部領導下的智慧代建四化管理模式(網格化、清單化、專業化、數字化),明確了三個區域網格管理架構+一套質量安全銷項清單機制+制定十八張表精細化管理,推動應急搶險工程實現全過程“精細化、規范化、品質化”管理。
(三)智慧應用: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首次示范項應用項目——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示范應用,為項目智慧建設和智慧社區管理,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設提供管理和技術支撐作用。
(四)設計創新:大師作、工匠心,融合梅客文化所進行的建筑景觀設計,突出小區內社區活動的多樣性和居民之間的和諧相處,納入光伏、新能源應用,突出綠色低碳、安全韌性建筑理念,實現經濟適用性、長期可持續性。
(五)工藝創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多措并舉,如多套模板同期投入、管理五令、樣板引路等,在保障進度的同時確保項目質量安全。
(六)過程成果:7月25日打下了廣福鎮第一根預應力管樁,同時也是廣州小鎮項目打下的第一根樁。經樁身完整性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其中Ⅰ類樁達到95%以上,達到了國優標準,為確保省優、爭創國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以上創新亮點等管理和技術措施,推動廣州小鎮項目實現“優化設計、節約投資、保證質量安全、提高效率、打造精品”的目標。
接下來,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政集團、市政三公司將加強協作管理,優化配置,全力沖刺“12·30”竣工驗收目標,力爭讓受災群眾在2025年春節前搬進新居,圓滿完成災后援建任務,交出“品質和速度”的雙滿意答卷,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