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跨開州湖,兩岸峽谷變通途。8月17日上午,隨著最后一節段鋼桁梁精準定位到安裝點,1100米跨度的開州湖特大橋成功合龍。這座高難度的科技型橋梁,創下了多項世界及國內橋梁建設新紀錄,彰顯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又一突破。
甕開高速公路開州湖特大橋是貴州省“678”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第三橫”,是貴州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必須建成的項目。開州湖特大橋是亞洲第四大山區跨峽谷類型懸索橋,全橋長1257米、主跨1100米,橋面距湖面250多米,是全線唯一控制性工程。全橋共需吊裝76榀鋼桁梁,通過蕩移調整端梁的方式確保主橋順利合龍。此次吊裝的合龍梁段重達240余噸,采用起重能力為250噸的纜索吊機進行吊裝。
據施工單位中國中鐵廣州局集團項目負責人介紹,開州湖特大橋開陽岸受地形限制,無施工場地進行鋼梁的預拼裝施工,全橋鋼梁只能在甕安側進行預拼、起吊安裝,部分梁段需進行超千米的平移運輸,纜索吊設計及鋼梁預拼、安裝是施工控制的重難點。
由于工期緊張,鋼桁梁采取單側整節段起吊架設,利用懸轉吊鉤完成鋼桁梁在空中整體旋轉 90 度,最大行走近1100米,完成開陽岸的鋼桁梁架設工作,該技術在同類型橋梁施工中,無論是在纜索吊跨度、吊重還是在行走距離上,在世界橋梁建設中實屬罕見。
開州湖特大橋是一座科技攻關型橋梁,施工難度十分巨大,建設者在3年多的時間里,攻克了五大施工難題:一是大橋處于群山環繞中,施工環境惡劣,交通條件差,地質條件差,不良地質多。二是墩樁基直徑3.5米,挖孔樁樁長、單根樁混凝土方量達366方,施工安全及大方量混凝土灌注質量控制是施工重難點。三是東西主塔高分別為139米和141米,橋位處天氣多變,高空液壓爬模施工,安全風險大。四是主纜跨度1100米,總重約9600噸,單股重約30噸,主纜長度、重量大,且峽谷風大、多雨霧,裝吊精度要求高。五是錨碇開挖方量大,混凝土體積大。錨碇基坑開挖約32萬方,最大開挖深度近70米,工程質量控制難度大。
中國中鐵廣州局集團發揚工匠精神,以打造國家優質工程為目標,把設計藍圖變為現實,不斷加強科技攻關,解決各項施工難題,取得了工程建設重大成果。一是采用設計新穎的主塔結構,主橋、引橋支撐體系分開設計,節約了成本,減少了塔根部應力,保證了主塔質量。二是采用豎向分體擺軸式散索鞍。設計將散索鞍豎向分為2塊,單塊重量減少至64噸,從而大大降低了索鞍運輸及吊裝的難度,均為國內首次使用。三是大橋主纜錨固系統采用無黏結可更換式預應力成品索錨固方式,此方式防腐效果好,橋梁整潔美觀,后期管養維護更方便。
2018年3月30日開工以來,項目部就以打造貴州省高速公路品質工程為目標,并力創國家優質工程和魯班獎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始終圍繞這一目標不斷攻堅克難,解決各種施工難題。2020年3月27日,克服了新冠肺炎影響,在全國率先復工復產并實現主塔封頂任務。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產,嚴把安全質量關,取得工程建設的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據悉,甕開高速公路開州湖特大橋預計今年12月底完工。大橋建成通車后,開陽至甕安的行車距離將由110公里縮短為48公里,行車時間由2小時40分鐘縮短為46分鐘。開陽縣米坪鄉和對岸馮三鎮行車距離將由原來的150分鐘縮短至15分鐘,對于構建黔中經濟區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將大大提高開陽磷化工產品運輸效率,助力沿線縣鄉農產品加快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