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四局六公司
深圳龍光總部中心項目
BIM成果
《BIM技術在高端城市綜合體工程
復雜地下結構施工中的應用》榮獲
第四屆“優路杯”全國BIM大賽金獎
深圳龍光總部中心項目
地處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
背靠深圳華僑城
面朝錦繡中華村
西望世界之窗
東臨紅樹林保護區
致力打造
集人文生活、藝術情懷于一體的
國際文創基地
▲ 深圳龍光總部中心項目效果圖
項目位于繁華地段
人流、車流密集
作業面狹窄
地質結構復雜
如何做到安全環保施工建設
中建四局以“智造”為筆
書寫履約答卷
精細化“智造”,攻破施工重難點
龍光項目總建筑面積39.28萬平方米,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由三棟超高層、十棟商業裙房、地下商業、獨棟商業等組成。
▲ 項目基坑及周邊環境
項目地處繁華地段,“地深面窄”。在施工前期面臨著復雜環境條件下深基坑和地下室結構施工的雙重挑戰。項目運用BIM技術,實現對地下工程的深化設計、深基坑模擬受力分析及位移監測、棧橋的優化設計。
地下工程的深化設計
▲ 深化異形鋼柱設計
在地下工程區域,BIM小組運用BIM技術對外框鋼骨柱與鋼筋連接的關鍵節點進行深化設計,在鋼柱上增設焊接綴板,提升地下結構關鍵節點的施工質量和效率。
▲ 地下室局部管線排布
為保證施工進度和安全,通過對支模及排筋方案、洞口預留方案、測溫點埋設和內支撐、棧橋拆除等施工方案進行模擬,檢驗論證施工方案合理性,實現履約與安全兩手抓。
▲ 內支撐、對棧橋的拆除施工模擬
深基坑模擬受力分析及位移監測
▲ 建立基坑監測模型
▲ 建立基坑位移云圖
項目基坑深度最大約20米,運用BIM技術建立深基坑三維信息模型及深基坑施工全過程的受力分析模型,模擬分析深基坑施工對周邊建/構筑物的影響;同時,運用BIM+巖土仿真技術對基坑位移進行24小時監測,通過現場埋置的傳感器實現深基坑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確保復雜環境下深基坑的安全穩定。
棧橋的優化設計
▲ 棧橋優化前
▲ 棧橋優化后
針對項目施工場地狹小、材料堆放場地少及行車路線規劃難度大等問題,項目采用BIM技術輔助開展深基坑鋼筋混凝土棧橋的深化設計工作,進一步優化棧橋標高、路線及走向等技術參數,有效解決地下結構施工階段狹小場地不利條件下的平面組織難題。
▲ 棧橋整體變形云圖
充分運用棧橋BIM模型成果開展模擬受力分析計算,并輸出各工況條件下的棧橋整體變形云圖,通過梁板撓度的驗算,驗證棧橋結構優化后的安全穩定性。
▲ 優化后的棧橋使用
項目積極踐行節材、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優化后的棧橋可明顯節約鋼筋用量,加快棧橋施工進度,節約施工成本。
可視化“智造”,推動項目創優增效
▲ 大面積混凝土澆筑可視化圖
通過應用BIM技術,依托模型數據的可視化呈現,項目創建審核各專業模型30余次,BIM圖模會審6次,方案深化4次,整改問題257處,并完成地下室凈高優化21項。
▲項目基于可視化機電施工模型的問題整改
為直觀展示各專業施工圖設計,提高審圖效率,BIM小組以信息模型為溝通媒介,基于BIM三維可視化,共解決結構問題136項、建筑問題65項、機電問題286項。
▲ 智慧平臺監控畫面
▲ 模擬運輸車輛路線及材料堆場布置
在施工管理方面,項目搭建可視化智慧工地,以BIM+智能監測應用、BIM平臺協同管理、智慧工地管理等,實現對多項信息可視化管理,強化風險管控,推動管理提質增效。
高效保履約,創優樹標桿。今年以來,項目在各項政府單位的多項檢查、觀摩中,均取得優異成績且位居前列,榮獲2021年度深圳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獎、南山區第三季度建設工程質量示范工程。
項目將繼續以BIM技術加持,搭建“BIM+5G+物聯網”建設格局,實現“綠色制造、數字建造、智能建造”,推進項目優質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