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廣東新聞聯播》報道贛深高鐵即將開通
12月10日9時
G2197次和G4640次動車組列車
分別從贛州西站和深圳北站開出
贛深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中鐵建設承建的
光明城站、河源東站
河源北站、龍川西站、和平北站
五座站房同步投入使用
G4640動車組停靠中鐵建設承建的河源東站
贛深高鐵全長434公里
設計時速350公里
為京港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
落實國家“中部崛起計劃”
“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
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通車后
河源結束不通高鐵歷史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助力廣東省區域協調和一體化發展
一站一景 站站精品
中鐵建設
持續以高效的施工管理
嚴謹的質量把控
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文化
打造智能精品客站
光明城站
光明城站是贛深高鐵進入深圳的第一站,也是京廣、京九鐵路的交匯點,以“站房融合、樞紐門戶”為設計理念,外形方正宛如一扇大門。
站房在靠既有站房一側壁畫展現漁村古樸風貌,與新站房一側高樓林立的壁畫產生強烈對比,體現深圳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
河源東站
河源東站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是河源四站中建筑面積最大的站房。站房以“客家古邑,三河之源”為設計理念,外觀以流線形展現“三河之源”的區位特色,中部向上延展的線條表達揚帆起航、展翅高飛之意。
站廳中心利用客家民居“十廳九井” 造型結構,融合水波紋的優美曲線,從萬綠湖景和湖中木筏中提取出木色作為點綴色,賦予空間詩意的自然氣質。
河源北站
河源北站以“客家名郡,東源門戶”為設計理念,共設置8個坡屋面,平均高度20.837米,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演繹,反映客家文化歷史和民俗風情。
候車大廳以坡屋頂為單元序列,層層遞進,突出縱深感與空間感,寓意竹節層層生長。山墻的格柵起伏排列組成壁畫《萬綠疊影》,竹節狀石材紋理增加空間錯落感,展現東源縣壯麗的山水景色。
龍川西站
龍川西站以“秦漢之韻,厚德龍川”為設計理念,汲取龍川學宮的建筑形式,四面坡屋頂下是簡潔有力的豎向廊柱支撐,有序向兩側展開,以大氣的秦漢風格傳遞當地厚重的歷史。
候車大廳以原木色為主基調,設12根木色大斗拱立柱,作為秦漢古建筑特征的現代化表達,頂部中心區域圖案融入古建筑的花窗與藻井元素,為寬闊的大廳創造視覺中心點,柱頭上的站徽logo呼應龍川縣獨特的歷史文化。
和平北站
和平北站以“入粵古郡,客韻新生”為設計理念,主體采用四角樓形態,屋頂糅合圓形圍龍屋的飄逸和方形圍龍屋的嚴肅,墻面設置細小而分布有序的窗戶,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候車廳吊頂形態從傳統空間的木構架抽象而出,簡潔的線條繪就出空間的結構韻律,側墻采用“高墻細窗”理念,山墻融入中國結元素,以現代方式傳達歷史神韻。
作為廣東北上的第二通道,贛深高鐵開通后,贛州至深圳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由7 個小時縮短為 2 個小時左右,南昌經贛州到深圳的最快旅行時間將縮短至 3.5 小時左右,大大拉近江西省特別是贛州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