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何健
摘要: 建筑工程質量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是保障社會生產、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安全大提。建筑工程質量的形成與企業廣大員工和管理者的技術和管理素質有關。質量管理工作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企業領導清醒地認識到提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是爭取用戶、占領市場和發展企業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施工項目、質量管理、工程質量、質量驗收
要搞好施工項目質量管理,必須要充分依靠群眾,嚴格遵守基建程序,建立健全施工項目責任制,貫徹執行各項技術規范、規程和質量管理制度。并結合施工實際情況,把質量管理工作貫穿到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中,確保施工項目工程質量。
一、 建立健全施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
(1) 明確質量目標
根據工程項目總體質量目標、工期目標、業主對質量目標要求,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和特點,確定工程項目的各階段目標,還需要將質量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名分部、分項工程。
(2) 落實施工項目質量責任制
為實現施工項目的質量目標,必須明確項目部各級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責任制,確保工程質量符合國家相關的工程規范、標準。提高企業的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增加市場競爭能力。質量責任制包括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質量管理員及項目部各相關管理人員和工人班組的質量管理責任制。
(3) 建立施工圖紙會審與技術質量交底制度
圖紙會審是項目部人員重要的一項工作,熟悉設計圖紙,是了解工程特點、設計意圖和關鍵部位的工程質量要求,幫助設計單位減少差錯的重要手段。圖紙會審是項目組織在學習和審查圖紙的基礎上,進行質量控制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質量技術交底是項目部極其重要的一項質量管理工作,質量技術交底的目的是使參與施工的人員熟悉和了解所擔負的工程特點、質量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和應注意的問題。按我們的經驗,凡是有詳細方案和嚴格落實質量技術交底的分項工程,施工質量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4) 建立樣板引路制度
在分項工程各工序施工前應按國家現行規范、規程、標準和施工
方案做好樣板引路工作。樣板引路的主要分項(工序)部位有:1、混凝土結構工程;2、砌體工程;3、屋面工程;4、門窗和幕墻工程;5、裝飾裝修工程;6、建筑節能工程;7、給排水工程;8、建筑電氣工程;9、建筑空調等。樣板引路工程施工完畢,須請監理、業主設計等相關部門進行共同驗收,樣板引路未通過驗收前不得進行下一步的施工。樣板引路制度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程序,是檢驗施工方法、技術質量交底的合理性、準確性的依據,也是預防質量問題出現,明確質量控制要點的依據。
(5) 建立“三檢”“五不施工”制度
“三檢”即自檢、互檢、交接檢。1、自檢是在每一分項(工序)施工完畢后由施工班組填寫自檢記錄表。2、互檢是經自檢合格的分項工程,由項目專業監理工程師組織項目經理部的專業工長及質量員進行相同工序之間的施工班組互檢,對互檢中發現的問題應認真及時整改。3、交接檢是下道工序班組通過檢查認為符合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標準要求,在雙方填寫交接記錄,經監理工程師及專業工長簽字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監理工程師要親自全過程參與。
“五不施工”即未進行技術交底不施工;圖紙及技術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測量和資料未經復核不施工;材料無檢驗合格證或試驗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經檢查簽字不施工。
(6) 建立材料驗收制度
凡是用于施工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都有要有合格證明文件。水泥、鋼材、焊條、混凝土外加劑等重要的材料,要有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所有原材料都要按國家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檢驗。商品混凝土要按規范和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進行配合比的設計,經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新材料、新產品,經試驗合格后還應由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和組織專家進行技術鑒定,合格確認后方可使用。對檢驗不合格材料要及時退場處理。
(7) 建立現場質量標識掛牌制度
對于施工現場使用的鋼筋原材、半成品、水泥、砂石等材料須進行掛牌標識,標識須注明材料名稱、使用部位、規格、數量、產地、進場時間、檢驗狀態、標識人、標識時間和相關的責任人等。對現場成品采用粘貼標識,須注明分項工程名稱、施工班組人、驗收部位、垂直度、平整度、陰陽角幾何尺寸、質量等級、驗收時間、施工負責人等。混凝土工程要注明混凝土強度等級、澆筑部位、澆筑標高、數量、坍落度、初凝時間和進度等。
(8)建立質量獎罰制度
人是生產過程的活動的主體,其總體素質和個人能力,將決定一切質量活動的結果,因此建立質量獎罰制度,是有效提高員工對工程質量的一種激勵措施。依據國家質量驗收規范,項目部制定詳細的驗收標準,定期進行質量大檢查,檢查的結果作為獎罰依據。對于嚴格按照規范標準要求施工的人員進行獎勵,對出現施工質量問題整改不合格并達不到驗收標準的人員進行經濟處罰,對造成質量影響較大且技術素質較低下的人員應堅決清退。通過獎罰制度,使作業人員自覺提高質量意識,確保工程質量。
二、 施工質量控制過程
質量控制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控制
(1) 施工事前的質量控制
事前質量控制是在施工前的質量控制,控制重點是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施工準備工作應貫穿于施工全過程中。施工準備內容包括學習施工圖紙和審查施工圖紙,熟悉施工現場周圍環境,編制施工預算、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專項施工方案和項目部相關的管理制度。物資準備包括材料設備、構配件加工和采購,施工機械準備。組建項目組織機構,選派施工勞務隊伍,對施工隊伍人員進行施工前的“三級”教育等。現場準備還包括建筑物的放線定位、水準點標的測量及生活辦公臨時設施的搭設。
(2) 施工事中的質量控制
施工事中的質量控制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也就是全面控制施工過程,其重點是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質量。具體措施要有:1、工序交接有檢查2、質量預控有對策3、施工項目有方案4、技術措施有交底,圖紙會審有記錄5、配制材料有試驗6、隱蔽工程有驗收7、計量器具校正有復核8、設計變更有手續9、鋼筋代換有制度10、質量處理有復查11、成品保護有措施12、分項、分部有驗收13、質量文件有檔案。
(3) 施工事后的質量控制
施工事后的質量控制是在完成施工過程后形成產品的質量控制,主要工作內容有:1、準備竣工驗收資料,組織自檢的初步驗收2、組織聯動試車3、按規定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分戶、分部工程由建設單位組織相關單位進行質量評定4、由建設單位組織五方責任主體進行竣工驗收5、竣工驗收合格交付建設單位使用和落實質量保修期。
三、 結語
建立和健全施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有著極其重要作用。首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及實踐活動,就可以建立正常的質量管理秩序。其次,有了質量管理體系,就可以使產品從開發、設計、試驗、生產、服務等各環節組成一個科學的業務流程,生產出主業滿意的產品,并可對個別產品的質量,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整改。有各項質量管理制度、作業標準和工作實踐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1、《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 50326-2006
2、《建筑結構精品工程實施》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